越南冻货“肆无忌惮”背后:一场跨国链条的秘密曝光
“最近啊,市场上有些越南来的冻货,价格是真便宜,但总感觉心里不踏实。”在沿海某市经营一家小型海鲜店的王老板(化名)皱着眉头说道。他的话并非空穴来风,近日,关于越南冻货来源不明、品质堪忧的讨论,正逐渐浮出水面。
这些价格“美丽”的越南冻货究竟从何而来?又是如何“肆无忌惮”地进入国内市场的?随着调查的深入,一条隐藏在冰面之下的灰色产业链逐渐显现。
低价诱惑:谁在搅动市场?
“同样是巴沙鱼柳,国产的进货价都要十几块一斤,越南的只要几块钱。”另一位在内陆城市经营餐饮的李老板(化名)透露,“一开始我也觉得奇怪,但看到利润空间这么大,就忍不住进了点货。”
巨大的价格差异,是越南冻货迅速占领市场的重要原因。一些不法商家正是利用这种低价优势,大量进口来源不明的冻货,冲击着国内市场。而消费者往往难以分辨,容易被低价所吸引。
“狸猫换太子”:产地造假的潜规则
“有些冻货,明明是越南来的,包装上却打着其他国家的旗号。”一位多年从事冷链运输的张师傅(化名)爆料,“他们会把越南的货运到一些边境地区,再重新包装,伪造成其他国家或者国产的。”
这种“狸猫换太子”的手法,让消费者防不胜防。一些商家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,不惜铤而走险,虚标产地,以次充好。
“灰色通道”:监管漏洞下的暗流涌动
除了产地造假,一些冻货还通过非正规渠道进入国内市场。“有些货根本没有经过正规的检验检疫,直接从边境偷运进来。”一位知情人士透露,“这些货的质量根本无法保证,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。”
监管的漏洞,为这些“灰色通道”提供了可乘之机。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监管的盲区,将未经检验检疫的冻货走私入境,流入市场。
品质堪忧:消费者权益谁来保障?
“我买过几次越南的虾仁,解冻后发现虾肉都散了,根本没法吃。”消费者刘女士(化名)抱怨道,“以后再也不敢买这种便宜货了。”
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溯源机制,越南冻货的品质难以保证。一些冻货可能存在细菌超标、重金属污染等问题,严重威胁着消费者的健康。
行业自律:正本清源刻不容缓
面对越南冻货乱象,仅仅依靠监管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。行业自律,正本清源,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。
“我们希望能够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溯源体系,让消费者能够清楚地了解产品的来源和质量。”一位行业协会的负责人表示,“同时,我们也呼吁广大商家诚信经营,共同维护市场的秩序。”
只有通过政府监管、行业自律和消费者共同努力,才能让越南冻货市场回归正轨,保障消费者的权益,维护市场的健康发展。这场冰面之下的秘密,需要阳光的照耀,才能彻底消融。让消费者能够安心地享受美味,不再为来源不明的冻货而担忧。
【来源:环球时报】
原创文章,作者:小旭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mip.e8cars.com/e/215925.shtml